数字化让西安遇见长安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
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6日至17日在陕西西安举办。论坛前夕,全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安,通过沉浸式探访,全方位展现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传承。
西安这座千年古都,沉淀了数量众多、类型丰富的文化遗产。城墙、碑刻、壁画、古建等不仅藏于一砖一瓦之中,也融入了寻常巷陌。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、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,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文物的保护与展示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。从三维建模到虚拟交互,从实时监测到沉浸体验,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重新“唤醒”,以更丰富、更直观的形式呈现,让文化跨越时空,触及更多人。
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。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,得到了更科学的保护。城墙全线多套智能设备,实时采集墙体裂缝、沉降、位移等关键数据。这些数据统一接入“数字方舱”平台,由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全天候比对分析,一旦出现异常,系统便会自动触发预警。数字化技术的加入热点话题,使西安城墙的守护从“经验判断”走向“数据驱动”,这段千年城垣拥有了自己的“数字神经系统”。
在西安碑林博物馆,古老石碑的守护方式已今非昔比。面对地震风险,这座“石质书库”穿上了由数字化科技织就的“三重防护”。北区场馆在地基下安装了8种168个减隔震装置,如同古建斗栱一般,能有效化解地震能量。重点文物下方设置了专属防震平台,部分断裂石碑还采用高强度纤维材料加固。展厅内的展柜进行了全面升级,低反玻璃确保清晰的观展效果,恒温恒湿系统维持环境稳定,高压细水雾和地震波监测系统实时运作,最大程度保障文物安全。科技并非替代传统文保,而是让保护更有效、更专业,也更贴近人们对“安全观展”的期待。数字化让西安遇见长安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 数字化让西安遇见长安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