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清退中国工人 引发广泛关注
2025年9月20日,多条关于以色列清退中国工人的消息在微博上流传,引发网友广泛关注。不过目前尚无官方文件或使馆公告证实这一消息,从网友的表述来看,清退可能仅局限于特定项目,并非全国性政策。有人猜测这或许与以色列当前的安全形势、政治立场调整有关,但具体原因至今没有明确说法。评论区里大家各执一词,有人认为可能是地缘政治影响,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当地劳动力政策调整。
事实上热点话题,在以色列的中国工人早已面临诸多困境。出国前,他们大多要支付10万到15万元的中介费,合同期最长达63个月,一旦提前回国,不仅中介费打了水漂,还可能被索赔违约金。虽然建筑业工人月薪能达到3万到4万元,是国内同岗位的4倍左右,但薪资拖欠问题却很常见。例如,2025年6月,山东工人宁先生就被拖欠了两个月工资及退税,合计约15万元,维权之路困难重重。更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风险,2023年10月哈马斯袭击事件中,有中国工人下巴被炸飞,需要进行面部重建;而且有工人反映,以色列在空袭时甚至禁止他们进入防空洞。
即便如此,在2025年6月伊以冲突升级时,多数中国工人还是选择了留守。当时驻以使馆开放了经约旦口岸的陆路撤离通道,但最终只有300余人离境。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,有人指责留守工人“要钱不要命”,但更多人表示理解,认为前期投入那么多中介费,如果走了之前的钱全白费,还可能背上债务。
从深层背景来看,以色列一直高度依赖外籍劳动力。该国950万人口中,15%是不工作的哈瑞迪派犹太人,本土劳动力严重短缺,建筑业、农业更是离不开外劳。中国工人因技术娴熟、效率高、管理规范,在以色列重建项目中承担了关键角色。但2025年9月以来,中以关系因巴以冲突的立场分歧逐渐紧张,中方在联合国谴责以色列侵犯主权,支持“两国方案”,而以色列目前在国际上也较为孤立,已有149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。因此,有观点认为,此次清退中国工人或许是这种政治博弈下的衍生动作。以色列清退中国工人 引发广泛关注 以色列清退中国工人 引发广泛关注